前言

  臺灣農業快速轉型,產銷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加上入關在即,所面臨的衝擊更大。產銷班組織的發展,在此一階段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視,蓋因自由經濟體制下的現代工商社會,各種組織機構之活動多樣化、複雜化,企業組織扮演著經濟發展之樞紐角色,它運用了各種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經過實體轉化生產,提供社會所需的財貨及勞務,一方面「市場機制」提供媒介轉換功能,另方面「管理活動」發揮操作營運效能,促使產銷活動生生不息,成為現代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各個產銷班的成立,固然各有其目的與背景,站在政府輔導產銷班的立場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健全產銷班的組織體制,提昇產銷班運作能力,促進其企業化經營的機制,以便能立足於競爭激烈的現代化社會,為自己爭取永續發展的空間。然而,產銷班的「成功因素」目前並無定見,目前各產銷班的組成形式、參與人員、經營方式等均各有差異,因此,績效亦各有長短。本文選擇文心蘭花卉產銷班,透過個案研究的方法,介紹其班組織運作方式,分析其營運成效,並提出未來營運之建議,希望透過互相的觀摩學習,對產銷班的營運有正面的助益。

 

個案簡介

  本班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八月,隸屬台中市政府管轄,由台中市農會輔導。成立之初計有班員十人,從事文心蘭栽培銷售事業。隨著文心蘭切花外銷的不斷發展成長,班組織規模也不斷擴大,最多時班員曾達二十人之多。然為凝聚共識,及基於專業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理念的整合汰換,現有班員十五人,栽培面積7.8公頃,文心蘭面積5.2公頃。

  本班位於台中市郊,屬大坑風景區,境內全部為山區。班成立之前,大部份居民從事柑桔及竹筍栽培,工作粗重,收入有限。本班成立主要目的在於改變農業經營形態,以提倡精緻農業生產,增加收益,提升年輕農民留農意願,為農業生產注入活源。同時也希望藉著班組織的運作,提升班員的生產技術水準,並進一步達成勞力支援、共同採購、共同選別、共同運銷、共同計價的企業經營運作模式,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產銷成本,提升文心蘭切花品質,建立本班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服務同業。

  本班設班長一人掌理班務,並兼品管組長,下設副班長一人,書記一人,會計一人及倉管一人,組織系統圖如下:

 

  本班主要作物為文心蘭切花,次為火鶴切花,設有集貨場65坪,與文心蘭種苗馴化場一處;田間生產管理由班員個別管理,資材則視班員需求由產銷班辦理共同採購,以降低班員生產成本;班員年產文心蘭切花約20萬支,盛產期在9-11月,主要以外銷日本為主,內銷為輔;切花由班員自行採收後運交班集貨場進行共同分級作業。

  共選共計為本班營運之重要特色,班長負責掌理集貨、分級及運銷工作。產品依據外銷日本之需求分為ABC三級,由班長會同貿易商調配運地點與數量,C級品以下另設D級品專供內銷用,等外品則由班員自行處理,以維持班產品之品牌形象與水準。目前外銷方面委由利欣公司以委託拍賣方式外銷日本,內銷則送拍賣市場拍賣。

  此外,為達運銷之經濟規模,並強化議價能力,本班除辦理班員共同運銷外,並接受中部地區文心蘭切花業者委託運銷。目前參加共同運銷人數計約60-70人。86年共同運銷文心蘭切花達98萬支,銷售金額約1200萬元。其中策略聯盟農友之切花量幾達本班班員產量之4倍,形成一股強大的行銷力量,相當受到日本進口商的重視,此為本班營運的另一特色。此種策略聯盟之營運方式,未來無論是內銷或外銷,均可作為其他產品或團體之標竿。

  本班自八十二年組班以來,在班長及班員之努力下,自84年起產銷班評比連續三年榮獲百大優良產銷班,87年更因共選共計成效卓著,加上努力健全班財務體質之企圖心而獲選為台灣十大優良產銷班,在此,除了恭喜與肯定該班之努力外,亦希望藉由本文之撰寫,分享所有農友。

 

SWOT (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分析

  文心蘭是原生於巴西、墨西哥、牙加買等中南美地區之熱帶性花卉(李仍亮,1997),臺灣地處亞熱帶,環境條件適合文心蘭栽培,其中又以Oncidium “Gower Ransey” (萳西)之栽培最多,為目前臺灣切花內外銷最多之蘭屬。臺灣栽培文心蘭之歷史尚淺,1986年前後自泰國引進種苗試種成功後,逐步推廣至全省栽培,由於文心蘭在臺灣尚屬新興花卉,產銷資料頗為缺乏,以種植面積而言,官方統計資料始自1996年,96’97’98’三年分別為88公頃、136公頃與151公頃,平均年成長率約30%,成長速度頗為驚人,1998年文心蘭栽培情形示如表一,可知臺灣文心蘭產地依序為南投縣、屏東縣、台南縣與台中縣,四縣市合計已佔總面積之八成強,若以鄉鎮來看,主產地為南投縣之埔里鎮、臺中縣之新社鄉、臺南縣之歸仁鄉、玉井鄉與屏東縣之內埔鄉、長治鄉、埔鹽鄉等地。就生產規模來看,文心蘭栽培屬小規模經營,栽培規模在0.5公頃以下者幾近八成,平均規模僅0.4公頃。

表一、文心蘭種植面積分布

單位:公頃
縣市別 1998年
台北市 -
台北縣 1.10
宜蘭縣 2.46
桃園縣 0.20
苗栗縣 1.00
台中縣 10.65
彰化縣 1.32
南投縣 52.50
雲林縣 6.22
嘉義縣 1.22
台南縣 17.19
高雄縣 5.15
屏東縣 43.43
台東縣 4.20
台中市 4.73
嘉義市 -
合 計 151.59

  如前所述,臺灣文心蘭發展歷史尚淺,栽培經驗並不豐富,早期搶購泰國組織培養苗時,許多栽培戶無力篩選優良品種,近期復因植株老化更新知識不足,致臺灣文心蘭產能並未充分發揮。若以1997年臺灣文心蘭苗木年齡分佈來看(示如圖一),真正進入經濟栽培期者約占半數,其餘半數可視之為文心蘭新兵,已成園之栽培戶中(50%)已屆更新期者占三成強,文心蘭栽培戶在臺灣並無類似經驗與技術可供參考,為當前文心蘭栽培戶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由圖二觀察文心蘭之產量分配,可知文心蘭產出有明顯之季節性,9-11月為高峰期,5-6月為次高峰,高峰期3個月之產出約可占全年之四成左右,產期集中之結果通常會快速反應在價格之變化上,觀察本省歷年文心蘭交易格資料,也反映出每年9-11月為價格最低迷之季節。若以地區資料來看,屏東縣峰態相對不明顯,顯然春夏之際,臺灣地區以屏東縣較適合文心蘭生長;就品質面來看,目前品質分配A級品約占28%B級品36%C級品30%,其他6%,可知A級數量不及1/3,技術面與管理面能否支援品質提升,是臺灣文心蘭產業另一課題。

  文心蘭生產原以切花供應外銷為主,集中於日本市場,年輸出量應有56百萬支以上,但隨著產出之增加,國內供應量亦快速增加,86年內銷市場交易量達900萬枝。目前文心蘭切花內外銷比例約為4951,內外銷比率有地區性之差異,中部幾乎以外銷為主,而內銷貨源則主要來自南部。其中主要以委託拍賣方式為主,台南地區採行賣斷方式較多,高屏地區則部份採賣斷方式銷日,最近甚至有部份農民嘗試直銷;日本文心蘭市場需求量大約一半來自於國外,主要來自於新加坡、泰國與台灣等國,近年來台灣輸日量快速增加,已逐漸取代泰國。若由交易單價來分析,日本進口文心蘭交易單價一向約只有本國產品之三成,除去品質因素外,交易順序、包裝方式等均造成價差原因。大體而言,日本市場之交易單價看不出大幅變化態勢,但反觀國內內銷市場,則明顯受價量反應。因此,是否國內文心蘭切花之胃納漸趨飽和,宜審慎思考。

無論以時間序列或以橫斷面結構來看,文心蘭未來之產能頗為可觀,產能快速投入市場後,在國內市場已趨飽和之狀況下,外銷成為紓解壓力的重要途徑,由於目前外銷集中於日本,因此,日本市場之動向值得投入更大關注,日本在亞洲經濟風暴的影響下,對花卉等消費性產品之購買能力會否受到影響,偏好是否移轉均待觀察,業者不應過份樂觀,一昧追求“量”的增加,臺灣文心蘭切花A級品僅佔全部產量之28%,但農民之收益中卻有四成以上來自於A級品,顯見未來提升品質才是提高收益,增強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又如圖三所示,臺灣文心蘭產量集中於9-11月,全年價格亦屬此階段最低迷,反之,1、2月缺花時期,價格為高檔期,量價關係至為明顯,因此,調節產期以獲取較佳之收益為未來文心蘭產業努力之目標。

  就行銷通路而言,文心蘭內外銷數量相當,在內銷方面,仍以透過產銷班、農會或販運商進入批發市場為主要通路,約有13%直接銷售至花店,3%直銷給消費者;外銷則如前述,以透過貿易商辦理委託拍賣或賣斷予貿易商輸日為主,而無論何者,在日本均有對口貿易商辦理日方行銷業務,臺灣辦理文心蘭外銷工作之貿易商不多,各有貨源,今年初成立之「臺灣花卉生物科技公司」,初期以辦理文心蘭外銷為其主要業務,對於文心蘭輸日之通路結構勢必造成影響,變化如何值得觀察。

  綜上所述,本文將之彙整成下列三個SWOT分析表:

、文心蘭產業OT分析

O(機會) T(威脅)
花農素質高,有利新知吸收,能快速反應市場需求 日本經濟景氣影響需求結構
目標市場(日本)大幅開放進口切花比例 亞洲金融風暴,競爭國(東南亞)出口產業競爭力提高
本省產能快速增加,能持續滿足外銷市場需求 財團介入運銷市場,通路有被壟斷趨勢
業者基於經濟利益已形成策略整合共識 外銷市場過份集中
企業介入經營,將帶動產業發展 內銷市場已趨飽和

二、本省文心蘭產業SW分析

S(強勢) W(弱勢)
本省位處亞熱帶地區,適合栽種文心蘭,切花品質優於東南亞其他競爭國 生產規模小,增加營運成本
生產成本低於日本 產期過份集中,影響市場價格
兼營農戶多,經營管理較粗放,品質待進一步提升
分級嚴謹程度不一,未能有效建立臺灣品牌水準
切花生產較其他作物收益佳,栽培技術門檻低,容易吸引其他農民加入生產,易造成生產過剩。

三、本班SW分析

 

S(強勢) W(弱勢)
切花品質優於南部地區 位處山區,生產規模小,營運成本高
80﹪以上切花外銷,較不受國內市場價格影響 多數兼營農,經營管理較粗放
本班已開始進行種苗品種篩選及種苗更新工作 植株多屆更新株齡,平均單位產量偏低
集貨中心以水平整合作策略聯盟,集貨力強 班員對組織之向心力弱
切花分級嚴謹,已建立自有品牌 集貨量掌控度不夠

  依據SWOT分析之結果,可知文心蘭產業之大環境雖然有漸趨飽和之虞,但仍存在許多改善之空間,特別是本班在品牌品質優勢下,短期看來利潤空間仍大,因此,眼前重要課題是如何改善本身之經營體質,強化經營管理技術,提昇經營決策能力,如此一來無論未來環境如何變化,本班均能洞燭先機,適時予以調整,達到永續經營之目的。

回技術服務季刊 回技術室出版刊物 回技術室首頁